想上学没法上,想出远门望而兴叹,想结婚没有身份证明……不仅如此,没有户口还意味着很多“福利”均无法享受。
为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问题,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,2015年12月,国务院办公厅出台《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》。2016年8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相关实施意见。我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,第一时间积极响应,展开无户人员大清查。至今年3月底,全市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工作专项会战胜利收官,全市累计办理无户人员登记户口1340人,因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无户人员全部登记到位。
“没有户口,居民寸步难行。我们把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作为头等‘民心’大事来抓,积极为民办实事、回应群众期盼。”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局长金盛说。
细致出惊喜 跨越20载的团聚
3月11日,江南公安分局办证中心民警有幸见证了一场跨越20载的团聚。这个意外的团聚始于去年10月的无户口人员清理工作。
“没有户口,总觉得低人一等。”主人公狄小英现年31岁,之前一直在金华打工,因为没有户口,她没有上过学,找工作只能经熟人介绍打零工,银行无法开户……
听说无户口人员能落户的政策后,狄小英就想借政策的“东风”办理一个户口。原来,狄小英在10岁左右被拐又逃脱,从此和家人失去联系。
“既然知道了她无法落户的原因,我们肯定要尽力帮她解决。”江南公安分局办证中心主任严寒说。民警打算从寻找狄小英的亲人来找突破口。
狄小英无法说出家乡的准确地名,只能用方言说出父母姓名,但一口浓重的方言让民警无法辨别。另外,由于被拐时间较早,打拐库中并没有与她匹配的DNA信息,寻亲之路困难重重。
一条路走不通,民警就换一条路。由于狄小英提供的家乡地名并不存在,民警通过互联网寻找相似读音的地名,终于找到四川凉山下属的一个相似地名。民警立即联系了当地警方,对方辨听了狄小英的方言后,认为她是当地人的可能性很大。
得到这个消息后,民警和狄小英都很兴奋。为了尽快帮她找到家人,民警还为狄小英拍摄了一段用方言描述父母姓名的视频,并将视频转发给当地警方。好消息很快传来。狄小英的父母兄弟看到视频后,立即与江南警方取得了联系。
分别20年后,一家人终于在金华团聚。狄小英的父母告诉民警,女儿名叫“阿来”,20年前失踪后,他们一直在寻找。时间过去了20年,他们以为这个女儿找不到了,没想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视频。“感谢金华警方帮我们圆梦了。”“阿来”的父亲动情地说。
规范出成效 “私人定制”逐一破解落户难题
户口登记无小事,如“阿来”这样历史遗留的长期无户口人员大多情况复杂,一本薄薄的户口薄背后离不开民警大量的调查和反复沟通。针对排摸中发现的无户口人员的实际情况,民警遵循“一事一策”“实体不足、程序补足”的原则,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,进行“私人定制”,逐一制定解决方案。
“因非法收养而无法取得户籍的问题在这次排摸中比较突出。”婺城公安分局办证中心主任杜娟说,“在此次户口清理整顿工作中,我们处理无户口人员331人,其中涉及收养的有16起。”
杜娟说,收养问题牵扯广泛,需要民政部门和福利院等多方面配合,处理时存在许多特殊情况。为此,辖区的社区民警上门了解真实情况,当场提供解决方案。
婺城区琅琊镇一名2014年出生的无户口人员,因养父母年纪较大,且无收入保障,不符合收养条件。但考虑到双方已经产生不可分割的感情,民警上传其DNA比对排除拐卖儿童,于是与邻里访谈后,联系民政部门开具证明,以非亲属形式将孩子落户于养父母名下。
“我们在微信上还有一个收养工作探讨群,方便不同部门之间联系。”杜娟说。
在这场户口攻坚战中,一个个疑难户口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。对一些无出生证明的往年出生人员,通过DNA亲子鉴定方式确定血缘关系后申报户口;对相关迁移证明遗失的,协助当事人查找证明材料,按照补录申报形式办理户口;对婚嫁本地多年未落户、原籍地已注销户口等人员,逐一向原籍地发函,对相关人员开展走访调查后补录户口。社区民警按原因分类登记,做到不漏一人一户,使这项惠民生、得民心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,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。
政策出利好 建长效机制保障不留户口死角
“每一个无户口人员都有自己的辛酸史。”提到无户口人员登记问题,严寒也是感慨万分。长期无户口人员一般家庭条件或多或少存在困难,解决户口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,对他们的生活可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为让无户口人员落户的“福利”不留死角,金华警方通过报纸、互联网、微信、微博等媒体平台进行大力宣传,扩大群众的知晓面,动员群众积极主动申报户口。
婺城区白龙桥镇的叶某因为父母未办理结婚手续,一直没有登记户口,初中毕业就无法再继续学业。叶某在报纸上看到无户口人员可以落户的消息后,立即与婺城公安分局办证中心取得联系。民警与叶某所在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积极配合,为叶某及其父亲进行了亲子鉴定,并走访邻居制作笔录,很快解决了叶某的户口问题。
虽然无户口人员的户口办理政策性强,需要协调解决的难题多,相关工作涉及方方面面,但是一个个成功办结案例让警方充满信心。为落实长效工作机制,确保不因各种原因滋生新的“黑户”,金华警方还创新建立动态排摸、会商协作、跟踪管理、社会面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机制。为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时,民警采用“摸排、调查、比对、审核、入户、倒查”的顺序和步骤,切实做到依法规范办理。坚持“信息三比对”,避免重复登记户口及公民身份号码重号现象发生。对无户口人员落户材料按照“一人一档”原则逐一建档,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,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、唯一性、权威性。
为堵住政策漏洞,在无户口人员落户工作中,金华警方明确责任,做到合法有序规范,杜绝落户过程中出现假冒户口现象,防止个别违法犯罪人员借机漂白身份、空降户口。同时,市公安局还会同民政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,定期协商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复杂疑难问题,确保事事有落实、人人有户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