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今年4月开始,东阳市“信访超市”实施局长坐班接访制度,设立“局长接待窗口”,每月邀请教育、卫健等23个机关部门“一把手”轮流到“信访超市”坐班,通过后台流转“交办单”,快速解决群众诉求,让群众少跑腿。
作为深化“最多访一次”的重要载体,东阳市“信访超市”设有法律咨询、人力社保、农业农村、住房建设等22个办事窗口,集中10个常驻部门、2个轮流入驻部门和一些随叫随到部门。各窗口对群众来访事项采取“统一登记受理、当场分类转办、现场接访调处、主动代理催办、跟踪落实督办”一站式接收、一揽子调处的解决办法。
“简单的事项马上办,疑难复杂事项调动其他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或专门会商解决。”东阳市信访局局长费航介绍,在“信访超市”三楼设有10多个调解室,只要前台“接了单”,群众只要跑一次,剩下的就是后台“跑”。为了达到“一扇门进出,事情全办清”,进驻的各部门都亮出实招。东阳市纪委推出“初信初访‘最多访一次’”责任清单,明确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,把信访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。东阳市公安局建立的是“三个一”快办机制,一般信访事项实行“一小时即办,一日内速办,一周内快办”。
为充实信访工作力量,东阳还建立退二线部门领导参与信访督查机制。经东阳市委组织部审核推荐,19名退二线干部来到“信访超市”担任“业务员”。2017年从东阳市民政局退二线的郭亚群就是其中之一,前不久她刚在“信访超市”重新上岗。由于之前有过在信访局的任职经历,她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:“说话要讲究技巧,最重要的是要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。”
东阳在做好矛盾化解的同时,把治理工作深入到社区和农村的“神经末梢”。领导干部带头下访走基层,将“信访超市大篷车”开到厂房车间、田间地头。3000多名红色网格员活跃在基层,其中有1355名从事民情民访代办的代办员、志愿者。在每个乡镇(街道),都设有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或“信访纠纷流动调解室”,并与市级“信访超市”形成联动,实行“三五七”工作法,即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信访事项后,要求当事村的村干部在3天之内必须和信访当事人见面协调解决一次;如果事情3天内未解决,工作片干部要在5天之内参与协调解决;7天内问题仍没有解决的,镇一级主要干部要参与化解。
据统计,自东阳“信访超市”开张以来,共接待660批上访群众,计2450人次,同比下降43.5%,当场解决率高达58.2%,越级上访、集体上访等情况大幅度减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