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筑牢安全发展之基 守护百姓平安幸福-浙江法治报专版报道平安宁波建设20周年

今天,《浙江法治报》推出“平安浙江建设二十周年”特刊。其中,第9版以《宁波市:筑牢安全发展之基 守护百姓平安幸福》为题,报道了平安宁波建设20周年的生动故事和取得成果,全文如下:

宁波市:

筑牢安全发展之基 守护百姓平安幸福

平安是民之所盼,亦是发展之基。

20年来,历届宁波市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,全面贯彻“大平安”理念,沿着“平安浙江”道路砥砺前行,扎实推进“平安宁波”的生动实践,为全市经济发展、政治稳定、文化繁荣、社会和谐和人民安康提供了重要保障,为“中国之治”贡献了生动的宁波样本。





坚持统筹推进

一张蓝图绘到底


20年来,宁波始终坚持把深化“平安宁波”建设作为各级党委、政府的“一把手”工程,自觉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。特别是近年来,全市上下将平安作为推进“两个先行”、建设“六个之都”的重要内容,在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彭佳学的带领下,坚持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,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平安建设统筹体系。

市县两级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,下设“一办九组”,覆盖80余家单位,狠抓平安建设主体责任;坚持平安市、县创建与平安系列创建两手抓,做到空间无缝隙、条线无遗漏,10个区县(市)实现星级金鼎满堂红,其中3个地区夺得二星金鼎,数量居一类地区之冠;深度谋划“平安医院”“平安校园”“平安交通”等28个基层系列平安创建品牌,关系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宁波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(2020—2022年)的实施意见》和“1+X”政策体系,确定了市域社会治理总体框架,并把试点工作指引细化为857项并分别赋分,建构市域社会治理评估指标系统,采取“一月一报表、一月一评估”方式,紧盯治理工作中的短板弱项,有针对性加以改进和提升。

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“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”,每年推进落实一批重点改革项目,持续完善“市级抓统筹、区县负主责、街镇强执行、村社重协同、网格作底盘”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架构,全力打好“基层治理提升年”行动、城乡现代社区建设、基层基础提质增效等“组合拳”,形成权责明晰、上下贯通、层层推进的工作闭环。

基层善治,关键在党。到2018年,全市建成“三位一体”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,实现社区大党委全覆盖,网格100%建立党组织。在海曙区,以“五最党建”为引领,全面组建小区党组织,把支部力量一贯到底,迭代党员“一人一岗”品牌,一人带动许多人。

▲ 2022年全市建设平安宁波工作会议





坚持多元共治

书写群众满意的“平安答卷”


20年来,宁波在平安建设中充分发动各方力量,变“政府独唱”为“社会合唱”。

今年74岁的潘明杰,是鄞州区平安建设志愿者联合会的会长,该平安建设志愿组织现有注册平安志愿者会员4万余人,十余家社会组织加入其中。潘明杰创办并主持的老潘警调中心,11年来累计调解案件3000多件,成功率100%。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,据统计,最近三年,宁波已化解矛盾纠纷29.5万余件,其中95%以上化解在镇、村。

▲ 左三老潘少数民族调解

基层社会治理,离不开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。20年来,象山的“村民说事”、宁海的“小微权力清单”、余姚的“道德银行”等一批特色社会治理品牌取得成效,并在全国推广。

宁波市2023年度网格工作年报显示,目前宁波已划分1.27万余个网格、5.73万余个微网格,平安专业力量18万人、网格力量30余万人、平安志愿者32万人遍布城乡,2023年全市网格员累计走访巡查点位1.84亿余次,上报各级事件714万余起。街镇备案社会组织数4.8万个、居全省第一,全市有9家国家级先进社会组织、31家省级品牌社会组织、66名省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,均居全省第一。





坚持法治引领

筑牢“除险保安”防线


20年来,宁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“平安宁波”建设,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、推动发展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,不断提高政法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。

宁波市用好地方立法权,先后制定实施《宁波市出租房安全管理条例》《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》《宁波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》和《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》等法规规章,营造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。

医疗纠纷的“宁波解法”自2008年3月到2023年11月底,协商、调处医疗纠纷报案终结占总结案案件的95.01%,有效遏制“医闹事件”的发生。

在平安建设中,宁波全力防范风险、化解隐患,保障宁波安宁、人民安全;坚持依法施策、综合防控,成功打赢各类重大活动、重大项目维稳安保攻坚战,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。

围绕高质量筑强全市域基层基础,宁波市委平安办出台《关于贯彻落实“筑牢大平安底座 构建和谐稳定新格局”的实施意见》,打造燃气防爆、出租房安全管理、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和安全充电等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10大标识性项目,不断夯实大平安底座。同时,宁波统筹推进“小切口解决大难题”揭榜领题专项行动,着力解决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最薄弱处、最堵塞点、最需解决的事项。

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在哪里,平安宁波工作就推进到哪里。通过打、防结合,全市刑事发案总量,特别是命案、“两抢”案件、“五类”案件等恶性案件发案量从2005年开始连续下降,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从2003年的81.70%上升至2023年98%。

宁波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,综合打击绩效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,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满意率达98.6%;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,2023年全市电诈发案同比下降9%。

20年来,宁波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、道路交通和涉海涉渔事故,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逐年上升,成为对“平安宁波”的最高肯定。

▲”大排查、大整治、大巡防“守护活动启动仪式





坚持智治支撑

奋力打造“一流智慧善治之都”


宁波以智慧化推动治理现代化,让社会治理更聪明、更智慧、更精细。

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“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,党建统领、一网统管、‘四治融合’、整体智治的格局全面形成”。

宁波作为首批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,以智治为“放大器”,广泛应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不断深化城市大脑迭代升级,实现了治理与数据的深度融合,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社会治理地址库、人口库和法人库,958万人口、115万法人和438万地址数据实现动态更新,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平均采集时间减少45.9%,形成了“市—县—镇”联动“一张图”。

阳春三月,一辆核载25吨丙烯的槽罐车停靠在浙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峙化工园内。在充装作业区门口,这辆危化品车接受了“智能化体检”——原本需要15分钟的“五必查”,如今2分钟内就完成了“刷脸”、人证对比、自动录入等一系列入园查验工作。这一场景出自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推出的“危化品全链条安全风险智控场景”。

截至今年年初,宁波已实现数字化改革“152”与基层治理“141”体系贯通;持续迭代“141”基层治理体系,联通10个县级社会治理中心、156个镇乡(街道)综合信息指挥室、2889个村(社区)和12652个网格,形成“纵向全穿透、横向全联动、市域全统筹”的工作架构。

20年来,宁波市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,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,实现了全市刑事发案、安全生产事故、火灾事故等的持续下降,连续14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,连续18年获省“平安市”称号。

初心如磐擦亮平安底色,伴随着平安宁波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成果、在精耕细作中积厚成势,一个人民群众更满意、治理体系更完善的“平安宁波”正大踏步走来!



通知公告